璟銳青的評價有點差強人意,格局本身條件不錯,不過有眾多的外在因素把好感度拉低,特別是周邊環境跟生活機能,我都不是那麼有認同感。
A5格局亮眼,次頂樓是較保險的選擇
A5是我認為比較亮眼的戶別,以兩房來說28坪的規劃,在空間尺度上寬敞舒適。加上社區大樓不與機捷高架橋平行,呈現有點傾斜的切角,因此高樓層的開窗條件不錯,不僅能避開高架橋,客廳跟主臥都能看到大都會公園的水岸景觀,這點我是滿喜歡的。不過目前周邊還有不少空地,無法預知未來會不會被擋住,次頂樓會是比較保險的選擇。
補充說明,璟銳青雖主打戶戶邊間,雙面採光,但我認為只有A5有資格說是雙面採光,其餘戶別因與隔壁棟距過近的關係,不鄰大路另一側所謂的採光優勢,僅是陽台的戶外空間,衛浴的對外窗都是面向陽台,這樣的說法我不太能接受。
機捷A2a站有不確定性,周邊環境複雜,重劃區開發時間長
對我而言,周邊還有不少無法克服的抗性,雖說未來規劃有機場捷運A2a的預定站,網路討論聲量一直在線,十多年前就有相關討論,但目前仍無確切的完工日期。以現階段來說,附近無步行可達的捷運站,需要騎UBike或是搭公車轉乘,還是沒那麼方便。
日常採買所需的生活機能和鄰近的公車站牌也多在舊市區,往返都需經過小巷道,巷弄內狹小還有不少鐵皮廠房。三重在地又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,若遇到機車亂竄難免有安全疑慮,平時沒開車接送,老婆跟小孩要步行回家,都讓人滿不放心的。
另外,單道雙向的車道規劃,能理解是戶數少的設計用意,好處是沒有會車的問題,不過一進一出實在滿浪費時間的,加上該區交通不便,汽車或機車都會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。
整體來說,近水岸景觀的極強優勢,普遍可以吸引到喜愛公園宅的族群。但我比較顧慮的還是該區土地劃分過於細散,整合不易,凹字型基地和未整合成功的地主地,在還沒蓋好前都無法保證視野有沒有被擋住的疑慮。加上北面的巷弄內多為乙種工業用地,全區未來的發展我認為還是充滿各種局限性。該案即將交屋,自住不用漫長等待,但付款壓力較大。我認為以自住的生活品質為最優先考量,格局雖好,但生活機能缺乏是關鍵劣勢。